3、大力发展多层次的租赁市场。
英国和欧洲的宪政史表明,就民主政制而言,民众的普选权是重要的,但不是最根本的。在总结建国60周年经验问题时,在当代中国面临选择何去何从的重大选择关口,我们必须认识到,构建一个法治下文明社会秩序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宪政民主政治。
中央党校有专家估算,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中,用在民生方面的支出,在全世界是最低的。过去这十几年,我们是国富民穷,是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。因为现在最好的宏观政策是莫过于为企业减(税)负,让企业活过来,运转起来。低税才有内需,民富才有内需,有内需才能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。在美国要征这个税,要参众两院投票通过的。
尽管如此,当美国的这次经济危机来了以后,布什第一次刺激经济的计划还是减税。我估计,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,今年中国税收和政府财政收入反而可能又是丰收。换言之,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议会民主制倾向于维护地区差距,客观阻碍国家整体的结构调整。
我们看到,中国沿海地区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,显然与中国吸引外资的成功有关。五四启蒙运动深受德国社会学大师韦伯的影响,认为中国的儒家文化阻碍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。这次造成美国金融危机的跨国金融巨头,如高盛,花期,美洲银行等,在中国帮四大国有银行上市,成为世界名列前茅的大银行;却在美国过度投机,制造金融危机。但是东欧转型的十年间,经济下降了一半,战后半个多世纪积累的工业大多破产或被外资兼并。
新古典理论之二是宏观经济学的内生增长理论。但是,即使经济富裕的大国美国,由于存在巨大的区域和阶层差距,议会民主制往往成为维护既得利益阻扰社会改革的体制。
其中最有影响的论据是贪污腐化是经济增长的动力,为什么中国的基础建设速度比西方民主国家快得多,他们的理由是贿赂一个市长要比收买整个市议会便宜得多。第一,中国农民的创造性是中国式马克思主义的特点。假如专制权威可以保证持续经济增长,则东亚,南亚,拉美,以及二次大战前的西班牙和土耳其,都不乏军事强权和专制政府发展经济的案例。中国领导班子的交接也程序化,没有发展中国家常见的军事政变和内战。
西方发生金融危机,外资银行就将资本抽回母国,顾不上东欧的经济稳定。相反,中国的崛起,有助于制约跨国公司的短期行为和西方大国的自利格局,使国际经济秩序能向更加公平的方向转化。这都比拉美东欧在西方国际机构片面主导下的市场自由化措施,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条件,把握国际竞争的机遇。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少有的国家善于适应和把握国际市场,避免成为西方主导的国际市场的附庸。
而中国三十年间约两亿农民工进城,不但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,也没有引起世界战争,带来的是中国城市化的扩展和全球消费品供给的繁荣。象奇瑞汽车,吉利汽车这样的后起之秀,敢于挑战汽车行业的跨国公司,恰恰是无知者无畏,而非知识优势。
中国发展之道的探索才刚刚开始。中国农村的集体土地所有制,更是中国廉价社会保障的基础。
说到底,中国自然资源的公有制,创造了经济发展中的最大信用。中国温州福建农民走出去的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,超过西方殖民主义在炮舰政策支持下的竞争能力。总而言之,世界的发展是多样的,地球只有一个,文明却有异同。中国技术进步的速度打破发展中国家依赖经济的陷阱,表明中国儒家文化提倡的教育传统深入人心,比基督教和犹太教文化还能适应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挑战。中国长期保持资本与经常项目下的双顺差,才能安然度过此次全球金融危机。劳动分工的发展使社会协调的任务远比亚当-斯密的工场手工业时代复杂
显然,从西方主流社会科学出发的简单理论,无法理解中国的崛起。西方崇尚的自由民主和法治的运作方式,在发展中国家难以运作。
第四,中国创造了市场经济下民主制衡的新方式。中国再穷的农民家庭,一旦进城打工获得收入,首先投入的是子女教育,而非物质消费。
奇怪的是,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打破了这些传统的思维。三个代表的原则下,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社会精英参与执政。
说到底,中国自然资源的公有制,创造了经济发展中的最大信用。不但中国革命依靠农民军队,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始于农民创造的包产到户。西方要和中国平等竞争,必须推动中国政治的议会道路,降低中国的决策速度。以本次金融危机的事实而论,美国因过度投机导致百年企业倒闭的投资银行家,可以上亿美元的红包离职,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捐款影响法律的倾斜,这都是合法化腐败的典型。
新古典理论之二是宏观经济学的内生增长理论。由于地理政治的原因,他们获得的外资,以人均规模计算,远远超过二次大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英国的规模。
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,中国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,和中国非盈利事业的学习能力,构成中国经济兼有市场经济下创造性毁灭的不断技术更新,以及共同富裕体制下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稳定性。中国文明历来追求节约资源、吸收人力,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,可以兼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发展方式,从保障物质文明向发展精神文明过渡。
一、西方媒体难以理解中国崛起之谜西方媒体流行的几种简单说法,意在否定中国崛起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模式。历史上吸收最多外资的国家和地区是德国统一后转型时期的东德,其次为匈牙利,波兰,和波罗的海三国。
中国地方政府对乡镇企业、外來投資的整合能力,超越亚当-斯密时代政府仅仅扮演守夜人的角色。此说用以化解东亚奇迹之说,由此推理中国也没什么奇迹可言。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在于自然淘汰。中国八十年代改革之初,没有任何外援,世界银行的贷款要付利息。
我们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深理解,就是平衡发展的混合经济。中国并没有象东欧前苏联那样把国企全面私有化,而是首先打破国企的垄断,把独家经营的中国民航拆分成几家航空公司互相竞争,比西方垄断的私营企业更有效率。
中国积累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,穷国竟然资本输出到最富强的美国。(作者单位: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) 进入 陈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中国模式 。
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条经验,是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,远超过亚当-斯密的看不见的手。中国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模式与养身之道,也使中国的医疗成本有所制约。
发布评论